“李書記,你們峨山村的李子怎么結得那么好?”近日,丹棱縣張場鎮組織各村干部走進峨山村實地考察,看到峨山村誘人的李子,其他村干部詢問道。
“秘訣就是,我們村里有駐村工作隊黃金三人組!”峨山村黨總支書記劉交貴笑著說,黃金三人組就是第一書記李曉秋,負責決策擔當;高級農藝師周忠華,負責技術指導;來自縣統計局的業務骨干闕秋月,算賬最在行。
峨山村有2000多畝脆紅李,已經成為當地繼茶葉之后的又一支柱產業,但栽培技術總是落后于優先發展的其他鄉村。為此,周忠華就經常組織村民利用農閑時間開展理論學習、田間實踐。此外,村上還專門邀請四川省農科院的專家等前來傳經送寶——
峨山村3組村民付子軍按照專家提供的農藥、化肥配方,提高了坐果率,按往年的行情,今年他家的李子預計要增收3萬元;
4組村民劉艷的茶葉在專家的指導下,每畝增收1000元,其種植經驗在全村推廣;
2組牟仕林試種的柑橘“春見”,在專家的幫助下消滅了病蟲害,今年有望實現增產增收;
……
果子掛滿枝頭,豐產之后如何保障豐收?
為了讓峨山村的特色農產品走出去,駐村工作隊探索開辟了許多渠道。只要會用微信的村民都加了駐村工作隊成員的微信,家中有滯銷的特色農產品都會拍照或打電話告訴駐村工作隊。75歲的文成福大爺就是找到李曉秋,把自己賣了半年都還沒有找到銷路的土蜂蜜賣完了,為此老人逢人便講:“李書記真好!”
目前,駐村工作隊利用村集體企業——吾山有茗文化旅游發展有限責任公司,將峨山村的茶葉、李子、香腸、臘肉等進行包裝,牽頭運營峨山風景公眾號、入駐美團優選、利用扶貧平臺等,時時推送峨山村的農副產品信息,千方百計把當地的特色農產品推向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