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市在積極推動建設高標準糧倉的同時,大力推進綠色節能儲糧項目建設。今年3月15日,東坡區第一個建在糧倉倉頂的發電站——眉山市國有糧油儲備有限公司的“倉頂陽光”新能源項目(糧倉倉頂光伏發電系統)正式并網發電,運行兩個月以來,累計已發電約8萬千瓦時。
走進位于東坡區松江鎮的眉山市國有糧油儲備有限公司的糧油倉儲區,記者注意到,倉儲區12號、13號、14號庫的倉頂都覆蓋了一層黑色的面板。
“黑色面板是晶體硅光伏發電面板,利用太陽光照發電,有太陽光它就能發電。”據市國糧公司黨支部書記、執行董事徐偉介紹,“倉頂陽光”新能源項目是我市向上爭取的2022年糧油產業高質量發展項目,總投資230萬元。項目于今年1月17日開工建設,3月中旬建成投用,共鋪設了616塊光伏板,占用倉頂面積約2300平方米,裝機容量400KWP,設計使用壽命25年,年平均發電量38.6萬千瓦時(理論數據),采用“自發自用、余電上網”的運行模式。
“通過運行兩個月來看,現在的日發電量已經超過1300千瓦時,在滿足我們自身用電外,多余電量還能上傳至國家電網銷售。”徐偉介紹,倉頂的晶體硅光伏發電面板相當于“發電機”,只要有太陽光,它就“孜孜不倦”發電。“運行的第一個月,發電量就達到4萬千瓦時,糧庫正常生產、辦公及生活用電最多2萬千瓦時,多余的電量就上傳至國家電網銷售,為企業實實在在降本增效。”徐偉說。
該項目建成投運后,全面覆蓋該公司6萬噸倉容、0.6萬噸油罐及糧油進出倉設備用電需求,年減少電費支出10余萬元,有效降低運營成本,同時獲得了可觀的上網售電發電收益,節能減碳,促進企業綠色發展。
低溫(準低溫)儲糧才能保證糧食品質,夏季氣候炎熱,糧倉倉頂表面溫度更高,糧庫還需啟動空調來降低倉溫,為此要耗費大量電力。在倉頂安裝晶體硅光伏發電面板,相當于為糧倉戴了一頂“遮陽帽”,不僅起到了隔熱降溫的作用,還能滿足糧倉用電需求。
“去年我們在丹棱的糧庫已進行過小面積試點,效果很好,這次我們又在東坡區啟動更大面積的‘倉頂陽光’新能源項目,對促進我市綠色準低溫儲糧是一種有益的探索。”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表示。
近年來,我市通過不斷升級改造、新建滿足優質糧食存儲需要的糧倉,實現了綠色儲糧和糧食儲備管理智能化、精細化管理。此次通過開發倉頂資源,利用糧油庫倉頂鋪設光伏發電系統,將進一步提升我市綠色儲糧水平,助推眉山建設新時代更高水平的“天府糧倉”示范區。